一、运动损伤相关定义
运动损伤是人在进行体育锻炼、参加运动项目期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身体所出现的损伤问题。在球类运动项目中约有 35% 的人伴有运动损伤情况,健美操类运动损伤率为 12%,武术类项目运动损伤率为16%。而在所有运动损伤案例中,关节扭伤占比为38.15%,擦伤占比为25%,挫伤占比为18%。
1、运动损伤预防意识不足
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中非常多见,若运动损伤预防意识不足,则会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准备不充分、忽视运动损伤知识等情况。一方面,参加运动的人因自身防范意识薄弱,未能重视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使得运动损伤风险增大。另一方面,运动损伤预防意识薄弱,同样会使参与者忽略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2、运动量过大
运动量过大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运动过程中,若受力长期集中在某一部位,则会导致该部位局部受力增加、负担较大,从而引起运动损伤。
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不高
通常情况下,运动项目中战术、体能、专项技术训练水平不高,都会导致运动损伤。体能训练不到位的人,其肌肉弹性、基础力量较差,运动过程中反应慢,身体关节部位灵活性不足,所以在运动时,会由于身体本身的原因而出现运动损伤。
三、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1 掌握合理的训练方法
只有采用正确、合理的训练方法,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因此,相关人员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确保自身训练方式的合理性,科学调整运动方案。
2 做好运动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不充分、运动损伤防范意识不足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运动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据了解,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够活跃神经系统,克服身体的生理惰性,为后续的运动打好基础。不仅如此,准备活动中的前期运动能够唤醒肌肉,增加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开放量,使肌肉更灵活、具有弹性,甚至可拉伸韧带,使身体各个关节腔体内滑液变多,从而有效预防关节、肌肉处的运动损伤
3 重视运动中的自我保护
运动过程中留有放松时间。每组练习结束后,应适当放松身体,以此缓解肌肉疲劳,避免局部负担持续加重。比如,运动员在每组训练完成后,会通过放松跑的方式消除身体疲劳感,避免连续训练后引起运动损伤。
4 加强早期预防意识
早期预防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具体预防方法是,在参与运动项目的前期,分析该运动项目的风险。如提前评估篮球、足球等运动对肌肉力量、肌肉弹性、心肺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依据自身的技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摘选自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