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二十四节气健康教育工作室

二十四节气科普系列(二十)| 惊蛰养生指南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05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5日至6日交节。此时节阳气上升、气温回暖、雨水增多,春雷乍动之下,伏藏于地中的百虫惊醒而出,天地间万物生机勃发。《大戴礼记·夏小正》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一候桃始华:惊蛰过后,桃花始开。漫山遍野,灼灼其华,璀璨如霞。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鸟。其在感知到升腾的阳春之气时,便开始鸣啼,奏响春醒乐章。三候鹰化为鸠:鸠,指布谷鸟。此时布谷鸟开始鸣叫求偶,但原来翱翔于天的鹰却开始躲起来繁育后代。古人因一时未看到鹰,周围的布谷鸟却多了起来,于是便认为鹰变成了布谷鸟。

一、跟着节气来|“来饮食”

在饮食上,建议根据中医的“顺时而食”原则,选择能够升发阳气和滋养身体的食物,以迎接春天的到来。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食物和食谱,适合在惊蛰时节食用:

1. 升发阳气的食物

韭菜:性温,能补肾助阳、温中开胃,适合春季食用。

豆芽: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清热利湿、消肿除痹。

2. 养肝护肝的食物

枸杞: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合春季养肝。

芹菜:具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的功效。

3. 滋阴润燥的食物

梨:性寒味甘,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合对抗春燥。

二、跟着节气来|“去锻炼”

运动养生,温和舒展,升发阳气,惊蛰锻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晨练避寒:日出后锻炼,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舒缓运动,避免大汗耗阳。

2.拉伸疏筋:多做扩胸、伸腰、压腿动作,疏通肝胆经(如敲打大腿外侧)。

3.踏青疏压:周末户外踏青,接触自然光线,调节生物钟,改善“春困”。

三、跟着节气来|“定穿衣”

在气温如此多变的季节,我们该如何兼顾保暖与舒适呢?答案就是要做好“二凉三热”,即是穿衣服不能一味求热或求凉,而是应该根据身体各部分的需要,酌情分配衣服的厚度,身体才能更舒适。

1.两处要凉

(1)头部要凉

古语道“寒从脚起,热从头散”。头部也是人体出汗较多的地方,春季时,如果头部保暖做得太好,不利于身体散热,容易导致上火。

(2)心胸要凉

中医将心归为五行中的火,认为心本就有火的特质。如果将心胸部捂得过热,外热接内火,就会导致口干舌燥、腮红面赤、手足心热、心情烦躁等问题。

因此,心胸处可以适当凉一些,比如晚上睡觉时,在保证卧室温暖的前提下,被子不用盖得太高,露出胸口可能睡得更踏实。

2.三处要热

(1)脚要热

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春季时,裤子、袜子、鞋子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2)腹要热

腹部是阴经积聚的地方,腹部温度太低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出现。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3)背要热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四、跟着节气来|“调作息”

起居调养,顺应阳气升发,有以下建议:

早睡早起:惊蛰后昼长夜短,宜6:30-7:00起床,22:00前入睡,助肝气疏泄、阳气升发。

防寒保暖:“春捂”关键期,重点护好颈、腰、足部,避免骤减衣物引发感冒。

通风防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晴天晾晒被褥,减少螨虫、霉菌滋生。

五、跟着节气来|“做预防”

警惕三类健康风险:

呼吸道疾病:花粉、粉尘增多,过敏体质者需戴口罩,过敏性鼻炎可每日盐水洗鼻。

心脑血管病:气温波动大,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避免晨起过猛。

旧疾复发:关节炎患者注意关节保暖,阴雨天减少外出。

COPYRIGHT 2024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热情服务 24小时值班      地址:河北邢台泉北西大街1169号      学院办公室电话:0319-876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