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喊你减肥”成为两会热门话题,迅速引发全民关注。你或许会疑惑,减肥怎么成了两会焦点?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健康密码,尤其是对校园里的同学们来说,意义重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至17岁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率接近20% ,校园里“小胖墩”的身影越来越常见。这些数字背后,是体检报告上的红字警示,是孩子们运动时的气喘吁吁,更是健康隐患的无声预警 。
肥胖绝非小事,它不仅影响孩子们的外观形象,更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诱因。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鲁一兵指出,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于糖尿病,不少肥胖儿童还患有脂肪肝、胆囊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也与肥胖紧密相关 。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加强慢性病防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中校园体重管理是重要一环 。
为了有效遏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三级预防策略 。具体措施包括促进健康饮食,做到少盐、少油、少添加糖;详细提示科学干预方法,鼓励学校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保证身体活动,促进运动日常化,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
不少学校积极响应号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有的学校在食堂菜单上做起了文章,减少油炸食品和高糖饮料供应,增加粗粮、蔬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同时,开展营养知识讲座,教导同学们如何合理搭配饮食,拒绝“垃圾食品”。
在运动方面,学校增加了体育课课时,除了常规的体育课程,还开设了各种体育社团,如篮球社、足球社、跳绳社等,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尽情运动 。课间操也进行了创新,融入了更多有趣的健身元素,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 。
北京大学开设的“减肥课”,全称《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主要提升学生体能。课程负责人表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不容乐观,70%-80%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同学超重或肥胖,影响多项体质健康成绩,运动与饮食联合干预是最有效的 。多名减重明显的学生表示,最大收获是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湖南长沙一高校首设减肥训练营,经过12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辅以心理和饮食培训,寒假前平均减重21.18斤,不少同学爱上跑步,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
对于同学们来说,要积极响应两会号召,科学管理体重。在饮食上,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少吃零食和高糖饮料 。控制每餐分量,避免暴饮暴食,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
运动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坚持至少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 。也可以和同学组成“运动搭子”,互相鼓励监督,让运动更有趣 。此外,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新陈代谢和激素平衡 。
校园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石。让我们响应两会号召,从现在开始,一起在校园里开启“享瘦”之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抱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