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二十四节气健康教育工作室

二十四节气科普系列(十二)|秋分养生指南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22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中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日夜等长,昼短夜长越来越明显;二是暑凉相分,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也逐渐增大。

秋分节气有以下特点:

秋分节气的含义是指昼夜平分,平分了秋季。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分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候平均气温”划分的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

一、跟着节气来|“调作息”

秋分时节,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因此,我们应该适应自然环境,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身体恢复和养护。要避免熬夜,减少加班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二、跟着节气来|“定穿衣”

早秋以热、湿为主;中秋前后又以燥为主;而到了深秋,却又以凉、寒为主,夜晚凉、白天热,昼夜温差大。

自然的变化使人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万物凋零,秋风肃杀,让人徒生悲凉、抑郁之感;气温下降,冷空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四肢尤其足部远端毛细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代谢增高,心脏耗氧增多,容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气温下降及空气干燥,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细小支气管阻力增加,黏膜纤毛运动减少,使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增多;同时腹部及背部受寒也会诱使胃炎、溃疡发作。

秋分节气衣服宜缓穿缓脱,穿轻薄保暖又不感觉热的衣服。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外感风寒,注意保暖,以解秋燥。

秋分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寒热多变。如果常常赤膊赤脚,皮肤散热多了,寒气侵入体内,抵抗力降低,容易伤风感冒,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不要一概而论。年老体弱或急、重症患者,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添加衣物。切忌受寒,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跟着节气来|“去锻炼”

秋分过后,秋意渐浓,秋风阵阵,但也多有秋高气爽之时,这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机。

登高、散步、慢跑、打球、游泳,或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气功均可。在开展“动功”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静功”,如站桩、打坐、腹式呼吸、按摩等。动可强身、静可养身,动静结合可达身心康泰之效。

慢跑:慢跑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保证脑部血液供应,此外还可以刺激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能量消耗,提高抵抗力,使人精力更充沛。

登高:登高可以增强体质,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长呼长吸100次,帮助排出腹部废气。

脐周按摩:平躺在床上,用手掌顺时针按摩脐周100次,有助于提高胃肠道功能。

四、跟着节气来|“来饮食”

“燥”是秋季的主气,中医有“燥令伤肺”之说,即是这个时节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

润燥之法可以多喝水,或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不同,适当进食甘润、温润之品,以发挥滋阴润燥、养阴生津的作用。

此外,秋分时节还可参考以下饮食原则:

①养胃吃南瓜:秋分节气过后,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时节,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秋季暖胃护胃佳品。

②进补需有度:秋分时节贴秋膘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无益。

③饮食润且酸:根据“燥者润之”的原则,可适当多吃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豆浆等。

另外,根据秋季“少辛增酸”“酸甘化阴”的饮食原则,还宜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

注意,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尤忌如麻辣火锅之类大辛大热之品。

五、跟着节气来|“做预防”

1、感冒:防干燥,别着凉,多喝水,吃清淡

症状:口鼻干燥,或打喷嚏、咳嗽,甚至发烧等。

原因:秋季主“燥”,人体极易感受“秋燥”,出现口鼻干燥、咽干不适等干燥甚至“上火”症状;若此时再不注意起居,不能随早晚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则很容易着凉受风,从而发生感冒。

人群:起居不规律者、免疫力较低者或“上火”者等。

处方:第一,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或汗出受风。第二,勿盲目进补,尤其是不能随意吃易致“上火”的补药或辛辣刺激的饮食。第三,饮食宜清淡、滋阴、润燥。例如莲藕、蜂蜜、百合、银耳等润肺食物可适当多吃。

提醒:多喝水。

2、胃病:腹部保暖,心情开朗,按摩防病

症状:胃痛、胃胀、胃酸、食欲不振、腹痛、打嗝、消化不良等等,不同胃病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急性胃炎可见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呕血、黑便、脱水等;慢性胃炎则常无明显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

原因:胃病四季皆可发生,但秋季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气温的影响。胃喜热恶冷,寒冷空气的

人群: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者,饮食不节制者等。

处方:第一,规律饮食,饮食卫生,遵医嘱忌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尽量饭后服药,以防刺激胃黏膜。第二,尽量保持精神愉悦。第三,及时就医,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第四,防止腹部受凉,除了适时加衣,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

提醒:对某些部位或穴位的按摩也可以起到保健及缓解症状的作用。例如按揉内关穴、足三里(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及腹部(顺时针、逆时针各36圈)可缓解腹痛、腹胀,增进食欲。另外,按捏小腿肚(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可起到胃部保健作用。

COPYRIGHT 2024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热情服务 24小时值班      地址:河北邢台泉北西大街1169号      学院办公室电话:0319-876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