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二十四节气健康教育工作室

二十四节气科普系列(十四)| 霜降养生指南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0-23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

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一、跟着节气来|“来饮食”

秋季饮食应“少辛增酸”。“增酸”是指酸味养肝,可增强肝脏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食物,以防肺气太盛。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作用,酸味食物则能收敛。在“秋收”的自然主旋律中,酸味食物如石榴、葡萄、山楂等,均能帮助人体顺应气候变化。

为避免肺气过盛,应养肺阴、敛肺阳,可适当多吃些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番茄、荸荠、藕、冰糖等)或中药(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石斛、枸杞、银耳、杏仁、川贝母、胖大海、罗汉果等)烹制的药膳。

二、跟着节气来|“来锻炼”

御寒锻炼自秋始。秋季气候宜人,适合运动。运动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升降,包括肺气的肃降,对确保肺脏“诸气之本”作用的发挥有益。

运动应注意两点:

①动静结合,顺应自然。晨起阳气升发,以动为主,可选择太极拳、五禽戏等;夜晚阴气渐盛,静坐冥想可敛神收阴。

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过度运动会耗散阳气,应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缓慢增加运动量和难易程度,不做超过自己能力的运动。

三、跟着节气来|“定穿衣”

冬至后,天气寒冷,需及时添衣保暖,防寒养藏以护阳。日常着装应选择绒衣、毛衣、棉服、皮衣、羽绒服等松软轻便保暖性能好的服饰。此外,冬季还应常备棉帽、棉鞋、围巾、手套等,注意保护头、颈、手、足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

不过,虽然此时天气寒冷,但着衣也不宜过暖,否则汗出过多,反而不利于阳气闭藏,人也更易生病。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言“重衣厚裤,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

特别是青壮年、身体健康者,衣着应略偏寒,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冬至后,天气寒冷,需及时添衣保暖,防寒养藏以护阳。此外,在大汗之时忌脱衣,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以免风寒或寒湿之邪侵袭而致病。

四、跟着节气来|“调作息”

霜降之后,意味着冬天临近,人们应该改变夏天养成的“晚睡早起”的习惯,尽量“早睡早起”,逐渐过渡到冬天的“早睡晚起”。在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戌时,指19时至21时,又称黄昏;亥时,指21时至23时,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故又称人定。《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此处“人定”指人应该安定下来,准备睡觉了。古语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子时,指23时至1时。《灵枢·营卫生会》“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夜半即子时,阴陇指阴气极盛,按照阴阳消长规律,此时阴气最盛。因此,建议每晚亥时(21时至23时)内,争取在子时(23时至1时)前入睡。

五、跟着节气来|“做预防”

1.防呼吸道疾病

这段时间冷暖空气交错频繁,气温变化大,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系统疾病易发或加重的时期。可以多吃梨、银耳、百合、冬瓜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2.防胃痛腹泻

天气转凉后,胃部容易受凉,引起痉挛、胃痛、恶心、呕吐;腹部受凉,则易腹痛、腹泻,尤其是那些形体偏瘦的人,因皮下脂肪薄,就更加要注意胃部的保暖。

3.防关节炎

霜降以后天气湿中带寒,易伤害关节,甚至引起风湿痹病。应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适量做一下伸展运动,活动活动,还可以锻炼一下脊椎。

4.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因为腰疼注意防寒保暖,饮食上少吃多餐,吃低盐食物,多吃新鲜果蔬。

5.防皮肤干燥

霜降后,气候干燥,多风少雨,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水分含量下降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导致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过敏、瘙痒等不适。因此做好护肤管理,及时给皮肤补充水分。

COPYRIGHT 2024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热情服务 24小时值班      地址:河北邢台泉北西大街1169号      学院办公室电话:0319-876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