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20,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正处在数九的 “七九” 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

一、跟着节气来 |“来饮食”
雨水节气期间,小雨绵绵,空气较为潮湿,饮食应以健脾祛湿为主,多食用甘甜食物如大枣、山药,避免酸性食物及生冷油腻高糖食品,以防加重湿气。还可以吃荠菜、春笋和韭菜等时令蔬菜。荠菜在雨水节气非常嫩,可以用来做荠菜馄饨;春笋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受到喜爱,可以与土鸡一起炖煮;韭菜被称为 “起阳草”,适合在雨水时节食用。此外,还有羊肉汤搭春韭和山药薏米粥等特色饮食,羊肉汤搭配春韭温补脾胃,山药薏米粥则健脾利湿。

二、跟着节气来 |“去锻炼”
雨水节气,天气逐渐变暖,降雨增多,户外健身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户外健身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舒缓心情,提升心理健康。
1、晨跑舒缓心情
晨跑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户外健身方式,在雨水节气中同样适用。在雨水节气的早晨,天空清新,气温适宜,适合晨跑活动。晨跑能够帮助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身体代谢水平,减少内脏脂肪,增加肌肉力量。同时,晨跑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舒缓压力和焦虑情绪。选择合适的晨跑路线,如公园或湖畔,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增加户外运动的乐趣。

2、雨中散步增强免疫力
雨水节气中,经常下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进行户外活动。雨中散步是一种特殊的户外健身方式,可以增强免疫力。在雨中散步时,我们可以通过呼吸湿润的空气,吸收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强肺功能。同时,雨中散步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缓解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此外,雨中散步还能使身体接触自然界的水汽,改善皮肤质量,让皮肤更加柔软光滑。
3、户外瑜伽舒缓身心
瑜伽作为一种身心调和的运动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接受。在雨水节气中,选择户外瑜伽可以享受阳光和大自然的气息。户外瑜伽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提升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还能够舒缓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借助大自然的环境,如树木、花草,可以提供更好的放松和平静氛围,让心灵得到宁静。
4、徒步旅行拓展视野
雨水节气带来的春雨润泽大地,也使得户外徒步旅行变得更加美妙。通过长时间的步行,我们可以欣赏到雨后大地的清新和绿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徒步旅行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心肺功能,还能够拓展视野,增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选择一个适合的徒步路线,与朋友一起出行,还能增进友谊,享受沿途的美景。

5、打羽毛球活跃身体
在雨水节气,由于天气的不稳定性,户外运动选择有限。但羽毛球作为一项室外运动,可以适应雨水天气。找一个有顶棚的羽毛球场地,就可以在雨水节气中继续锻炼身体。打羽毛球可以锻炼多个部位的肌肉,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此外,打羽毛球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反应速度,让身心得到全面锻炼。
三、跟着节气来 |“定穿衣”
雨水节气,要遵循“春捂”和“下厚上薄”的原则,雨水过后,降雨增多,湿寒之气容易侵入脾脏。这时候要注意补阳气,养肝护脾,健运脾胃,保持健康。所以,穿衣不仅要保暖,还要考虑到湿气和寒气的侵袭。
春捂:雨水时节气温仍较低,时常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湿气侵袭。穿衣时要遵循“春捂”的原则,不要过早脱掉棉衣,而是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下厚上薄: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强调了下体保暖的重要性。下肢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受风寒侵袭,因此下身应多穿一些,而上身可以适当减少衣物。
四、跟着节气来 |“调作息”
雨水节气正值春季,万物复苏。《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因此,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7点左右起床,让身体与自然界同步,享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春天日长夜短,阳气渐长。人应顺应大自然的气机,早晨不赖床,不久卧久坐,增加活动时间。在室内做缓和的锻炼,或出门散步晒太阳,对身体有益。另外,雨水节气期间,天气多阴沉,人们往往容易感到疲劳和困倦。在此时,合理安排午休时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增加精力。午休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避免过长的午休时间导致晚上难以入睡。

五、跟着节气来 |“做预防”
1、防寒保暖
虽然气温回升,但早晚温差大,不要过早减少衣物,尤其注意保护头、颈、腰腹和脚部,避免受寒。关节疼痛或体质较弱的人需特别注意防潮保暖,避免湿寒侵袭。
2、养护脾胃
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影响脾胃功能。饮食宜清淡、温和,多吃山药、小米、红枣、莲子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3、防湿气
雨水增多导致空气湿度大,需注意室内通风除湿,可用除湿机或放置干燥剂。可适当食用薏米、赤小豆、冬瓜等利湿食材。
4、预防呼吸道疾病
湿冷天气易诱发感冒、哮喘等,外出注意保暖,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